91黑料

学术动态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朱竞翔教授学术讲座通知

来源:学院建筑系 | 发布时间:2025/10/23 15:32:16 | 编辑:钱玉琼 | 审核:孙伯雷 | 点击:
审核 孙伯雷


报告题目: 川大人居论坛第29期——演讲二《走向轻建筑》

报告人:朱竞翔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报告时间: 2025年11月01日(周六),14:00-17:30

报告地点: 91黑料 望江校区文理图书馆报告厅

主持人: 91黑料 建筑系 赵炜 教授  吴潇 副教授

主办单位: 91黑料 建筑系

报告内容:

朱竞翔教授长期致力于“轻建筑”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本次讲座将以其代表性项目为线索,探讨“轻”作为建筑的未来方向——不仅是结构与材料的革新,更是一种面向生态、社会与文化的全新思维方式。朱教授或将分享其团队在灾后重建、乡村教育、湿地生态与国际合作中的研究路径,展示轻型复合结构、预制体系与可逆设计在极端条件下的潜力与温度。通过对“轻”与“重”的反思,他将引导听众重新审视建筑与环境、资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思考如何以有限手段实现可持续而富于创造力的空间构筑。这场讲座将为当代建筑教育与实践提供前瞻性的启示。

报告人简介:

朱竞翔于1988年进入东南大学建筑系学习,其后在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与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建筑系深造,并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曾在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执教,2004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目前作为香港中文大学全职终身教授从事设计教学与前沿性的建筑研究工作。自1995年起,朱竞翔曾在江苏有过连续十年的建筑实践,并专注于教育医疗类建筑设计。他的公共建筑作品曾屡获奖项并参加过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多项建筑展览。2000年,朱竞翔作为最年轻的参展建筑师和张永和、王澍、刘家琨与艾未未等人入选柏林“土木-来自中国的年青建筑学”展览,成为首批在国际舞台亮相的中国独立建筑师。受到早期现代运动中工程师工作的影响,朱竞翔通过他的博士研究探讨结构工程师的创新方法,探讨建筑与结构设计的互动与整合,之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发展了通过结构设计来创造空间的领先设计课程。2008年四川大地震之后,他利用空间结构与建筑物料的研究成果,研发了轻型复合房屋体系以及箱式房屋系统,并带领研究小组在四川省和云南省先后建造了三所高品质抗震环保小学与四座生态工作基站,示范了非常独特的灾后重建与发展的途径。这一工作获得了2010年的 WA 世界建筑奖优胜奖(最高奖)、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组委会特别提名奖以及2012年《华尔街日报》2012中国创新人物奖。

TOP